绿茵场的中国故事:从“素昧平生”到中马“兄弟连”

2020-03-19 16:09   来源: 互联网

作者:李娜

体育场馆建设的寻梦之旅往往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又带有必然性,缘分源于信任,更缘于实力。这是上海宝冶国际工程公司拥抱“海外优先”发展战略,投身海外建设,扎根马来西亚建筑市场引发的“磁场效应”。



2017年,这支宝冶海外“战车”与柔佛“皇冠”不期而遇,从北京“鸟巢”到柔佛“皇冠”,建设者们将奥运场馆的建设理念和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带到了这里,让科技建造理念与自主创新实践再次达到完美契合。

巨碗矗立,美轮美奂。中国建设者参与并感受着它每个细节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成长,见证着它从无到有、从初见雏形到完美蜕变。

“拉庆苏丹依布拉欣体育馆,是中国建设者给我们的最好礼物”。45岁的马来人陈观华在项目上干活,从体育场建设初期他便在这里工作,由于精通5种语言,工作勤恳努力,他很快从开始的打零工升到项目协作队领班,他感谢中方建设者给他提供的发展平台,他想一直在中国建设团队里学习和工作。

“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虽然我离开了这里,但感谢在这里学会的技术,改变了我的生活。能参与如此重要的工作,是我最大的机遇和幸福”。何光洪是陈观华的表兄,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后,他成立了一家小型的建筑公司,当上小老板的他,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上海宝冶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推行属地化管理助力合作共赢,真正做到了既能“走出去”,又能“走进去”,不但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精品工程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当地民众走向致富路。经过职业技能方面的系统培训,当前很多属地化员工已成为项目各施工环节的主力军、生力军,源源不断地为项目施工提供需要的施工技术力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不仅是老何老陈哥俩,这里还有更多当地人和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人们,更重要的是他们与中国建设者们结成了友谊的桥梁,成为绿茵场上的“中马兄弟连”。中国建设者在国外建体育场,期间更上演着一幕幕“中马父子情”、“长筒套鞋的故事”等温馨的跨国故事。

“我在海外建设项目工作了2年多,见证体育场的建设是我最大的骄傲!”这个项目是95后的孙越刚工作分配来宝冶国际的第一个项目,倔强的他在与60多岁的马来籍监理Amir因规范标准的理念不同而多次擦出不小的“火花”。Amir以为这小子会放弃,可坚持不懈的小伙过了3天还是拿着图纸到他的办公室,坚定地对他说:你要相信我,这绝对是“漂亮”的方案! Amir笑言,那就给你验证的一次机会。而他们之间因为一碗兰州拉面更结下了一段中马父子情。

“在这里的每一天,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希望今天不要下雨!”张叶飞也是个90后,黝黑的皮肤,瘦高的个子,咋一看还以为是马来当地的小伙儿,一说到他像马来人,他马上略带怨气地说,“都这每天忽晴忽雨的天给闹的!”搞现场施工的他,身上有个最明显特征就是他的黄色过膝长筒套鞋,高峰施工期间,这样加厚带钢板的长筒雨靴,10天就能穿坏一双。他介绍说,这可是他的雨季施工“法宝”,这样的雨季,这装备可以让让在现场身轻如燕。

“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建设一座能够帮助球队取得成功的球场。”2017年10月,作为项目经理,肖海波和他的“足球队”来到这里,这支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9岁,他们与马来“队友”携手共建,创造了令人惊叹的7个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建设奇迹。奇迹的创造还要归功于这批“中国小伙”雕琢建筑中的足球精神:只要坚持梦想,就一定有机会实现。肖海波是一位资深球迷,儿时的梦想曾想过要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没想到的自己竟然投入建筑业,职业球员的梦想实现在专业足球场的建设上,更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然走到海外去建设足球场,他的“FIFA足球梦”因为一座球场的建设而紧密相连。



绿茵场的中马“兄弟连”因球场建设拉近与“足球”的距离。他们不仅以其轻松、亲和的交流拉近了与当地民众间的感情,还会一起交流足球,还会相约踢一场比赛,更让马来人看到了一个主动融入、交流开放、虚心学习的中企人。工作之余,铁杆球迷肖海波还会组织小子们一起去老体育场看柔佛DT足球队的比赛,并为他们呐喊助威。


责任编辑:1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