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消金:理性维权 警惕“代理投诉”陷阱
近年来,“代理投诉”案件数量增长迅速,甚至形成了黑色产业链。“代理投诉”行业鱼龙混杂,大量不法分子趁机参与其中,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通过教唆消费者以歪曲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向监管部门进行恶意投诉,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更有甚者,以“代理投诉”之名,盗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大行信息倒卖、敲诈勒索或诈骗之实。
小赵(化名)因收入降低导致无法正常还款,恰巧在某社交平台看到视频宣传称“可为其代理投诉,向金融机构及监管进行维权”,小赵抱着尝试心理在视频评论区进行留言并咨询。不久,一名自称“专业律师”的工作人员便私信刘某,在了解基本情况后,“专业律师”告知可代理小赵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可以将欠款分为60期慢慢还,并免除期间所有息费。同时,“专业律师”要求小赵在维权过程中不要出面,也不要接听金融机构的任何电话,并向小赵索取了3000元的投诉代理费。小赵根据“专业律师”指导,提供了身份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并签署了代理协议。在小赵等待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律师”要求拒接银行电话,直到收到法院传票时,刘某才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此时,小赵再向“专业律师”请教对策时,才发现所有联系方式均已显示为空号,之前看到的视频也因违规被下架禁播。
无独有偶,上海的张先生(化名)在“停息挂账、停止催收”的引诱下,与某信息科技公司以“财务分析及财务整合”为名签订了“代理协商投诉”服务合同,并于签订协议的当天支付30000元服务费。然而之后,不仅银行的催收没有停止,同时因延误还款产生的违约金也在增加。张先生的境况雪上加霜,要求代理投诉公司退款被拒绝后,将对方告上法庭,而张先生本人也因涉嫌违法伪造材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代理投诉公司”多以“做到停止催收,避免起诉,实现无息分期”等虚假承诺吸引消费者上当,并以名额有限等理由让消费者缴纳定金抢占名额。海尔消金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旦心存侥幸,不仅不能缓解债务压力,还可能因不菲的服务费遭受损失。除此之外,消费者轻信“代理维权”组织后,将被要求提供身份证、家庭住址、银行卡以及密码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违法泄露及非法买卖等风险,很可能埋下被盗刷、被贷款、被转账的隐患。